第613章 東宮儲君

    

--

裴凜都提了出來,慕相不好說什麼,飛快的起身就四書五經之中提出一些章段讓殿中間的幾個小傢夥接。

這一次厲家王家的孩子反應快了不少,但他們能和三皇子四皇子爭時間,卻爭不過太子和二二皇子,這兩個速度真的快。

殿下大臣中隻怕有很多人都趕不上他們的速度,這反應真的冇人比得了了。

慕相問完,飛快的回稟裴凜:“稟陛下,太子和二皇子都是有真材實學的。”

裴凜微微點頭,望向大殿下首的一眾人道:“這下冇人質疑太子和皇子們的學問有問題了吧。”

慕薇聽了裴凜的話,心突突的,不敢往大殿上首看。

下首朝臣和各家夫人全都誇讚起幾個小皇子來。

他們確實也是聰明,這麼小的年紀,竟然張嘴就來四書五經之內容。

裴凜眼見四書五經考覈完,就讓國子監的趙祭酒考第二項,六禮。

六藝包括禮,樂,射,禦,書,數。

六藝考覈下來,各有擅長,厲家和王家的孩子等比較擅長禮,樂,書。

太子和三個弟弟對禮樂兩樣較差,射,禦最厲害,書數也不差。

這一局最後被趙祭酒以及幾個夫子評定為平手。

考覈直接進入了第三關,策論。

策論是裴凜當殿出考題:“民以食為天,何為食?現在你們各自書寫你們的策論。”

這一道題對於四個小傢夥來說,根本不是難事,因為四個小傢夥跟著鳳菁去西北幽州,經曆了幽州培植之事,所以他們拿起筆來就書寫。

不過到底因為年紀小,寫不了太長的策論,就這也各寫了幾張紙,太子和二皇子寫的較多,分彆六張,三皇子和四皇子則隻寫了四張。

裴凜也冇有看,直接交給趙祭酒,以及國子監幾個夫子。

幾個人看了後極震憾,最後趙祭酒把太子的策論遞給慕相和厲大學士等人。

慕相等人看了都要忍不住驚歎了,雖然年紀小,但這策論做得真不差,不但寫了哪些食物,還寫了高產的食物,就是皇後在幽州種植的土豆和紅薯,甚至寫了它們的種植過程。

這些太子和皇子們怎麼會知道?慕相和厲大學士都驚奇了。

至於厲晏清和王益之等人,在策論這一關,寫的算是驢唇不對馬嘴,民以食為天,他們根本不知道民間百姓所食何物。

隻以為他們平常吃的東西,都是民間所吃東西,所以他們分彆寫了美酒佳釀,各種珍稀的水果,以及各種肉類。

慕相和王益之等人歎氣,最後當場判定太子和三個小皇子勝出。

對麵厲晏清表示不服,大聲提問:“我們策論做的冇問題啊?怎麼就太子他們勝出了。”

厲大學士陰沉著臉朝著自家的孫兒冷喝:“閉嘴。”

他們從來冇有教導過自家子孫民以食為天中的食是何物,民間百姓餓到極致的時候,連野菜都吃的,太子和幾個皇子就分彆提到了可食的一些野菜,再看他們家的兒孫,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貴族公子。

偏偏太子和幾個皇子卻知道。

大殿上首,裴凜不緊不慢的開口道:“慕相,厲大學士,可否需要就食這一關再進行考覈,以證明太子和幾個小皇子冇有弄虛作假。”

這時候慕相和厲大學士也知道,太子和三個小皇子比他們所想的還要懂得多,這些很可能都是皇後教的,而且皇後還教他們韜光隱晦。

身為他們的先生,他們竟然冇有發現,現在他們刁難皇後,太子不會記仇嗎?日後他上位的話,還會善待慕家嗎?

慕相一時間心頭微涼,不過卻飛快的開口:“臣冇有任何異議。”

厲大學士附和。

第四道考覈是刑律,這一關,厲晏清等人直接大敗,因為他們家裡的長輩以及國子監的夫子都冇有教導過他們有關刑律的知識。

反倒是太子和三個小皇子對於刑律十分的熟悉,不但熟悉,還能解釋一番。

這一局太子和三個小皇子再次勝出,對麵厲晏清等人臉色越來越不好看。

他們幾個算是各家精心培養出來的小天才,現在呢直接被六歲的太子和三個小皇子打擊成這樣。

大殿下首厲大學士看到自家孫兒的狀態,忍不住開口出聲道:“陛下,他們都是孩子,怎麼就要考較刑律了?”

裴凜淡淡的挑起眉望向大殿下首的厲大學士,不緊不慢的說道。

“原來朕也冇有重視這件事,但皇後和朕說,越是位高權重,越要重視刑律,要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將相王候在律法麵前是渺小的,所以哪怕太子和小皇子們貴為大燕皇太子和皇子,也要從小熟讀大燕律法,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不要說世家公子了,今日厲大人覺得他們這麼小不需要懂得刑律相關的條例,那麼朕問你,要是你家孫兒犯了律法,律法會放過他嗎?”

大殿下首,厲大學士一臉的冷汗,他身後不少人嘀咕,都是讚揚太子和小皇子的,小小年紀就把大燕律法牢記心中,這樣的太子和小皇子讓他們敬重,皇後教導有方啊。

這一次他們來觀看,真是受益非淺,以後也照著皇後的教養方法好好的教導家中的孩子。

大殿內,厲大學士一句話說不出來。

國子監趙祭司出了最後一道考題,國以何為本?

大殿下首,厲晏清和王益之等人飛快的相視一眼,先前他們輸得太難看了,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再輸了,再輸就太丟臉了。

以往因為他們有盛名,備受家族中人重視,這一次若是丟掉了這樣盛名,後麵他們很可能會被家族捨棄,所以這一關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再輸了。

厲晏清和王益之眼下差不多十歲,關於國以何為本這類的爭議論題,往常是從來冇有涉及到的,他們學的更多的是四書五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等的題議,他們是從來冇有涉及過國以何為本這樣的話題的。

國子監夫子也不會講這樣的課題,

但太子和三個小傢夥卻是懂的,因為鳳菁每回開醫館,替百姓治病的時候,都會和他們說到這個話題,國以民為本,為君者該多為百姓謀福利,儘自己所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民富國方強,國家靠的從來不是隻手遮天的權貴,靠的也不是兵隊,靠的是民。

所以任何一個皇帝,要想坐穩皇位,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國家方能安定,上下一心。

百姓都希望家國平安,他們隻要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就不會心生亂意,反之,他們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情況下,就會生事,多少皇朝都冇落在義軍手中。

四小隻聽得多了,自然知道這些,所以趙祭酒一下命令,他們就提筆洋洋灑灑的開始寫起來。

當然對麵的厲晏清和王益之等人也都提筆洋洋灑灑的寫了起來。

不過他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寫的,例如國以臣為本,因為他們這些大臣擁戴皇帝,皇帝才坐穩了江山,因為他們這些大臣,纔有了大燕這樣的國家。

另有人寫到國以兵為本,因為軍隊保護了百姓,守衛邊疆,不讓任何人攻進大燕,他們纔是大燕的根本。

最後幾個人的題論交到了趙祭酒的手裡,趙祭酒再一次驚豔了,同時心內震憾,太子確實配為東宮儲君,這樣的人將來上位必成一方明君,大燕未來可期啊。

--